2024年4月12日 星期五

subsume, influencer, Internet celebrity. personality cult, online personality, A ME RICA, la costa rica.







The personality cult Donald Trump launched in 2016 has subsumed the Republican Party


The name la costa rica, meaning "rich coast" in the Spanish language, was in some accounts first applied by Christopher Columbus, who sailed to the eastern shores of Costa Rica during his final voyage in 1502,



An Internet celebrity (also known as a social media influencer, social media personality, Internet personality, or simply influencer) is a celebrity who has acquired or developed their fame and notability on the Internet.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has helped people increase their outreach to a global audience.


The Future of Social Media Appears a Lot Less Social
Instagram and Facebook feeds are full of ads and influencers. To restore a sense of community, some are trying smaller networks, our columnist writes.
社交媒體的未來似乎不那麼社交
Instagram 和 Facebook 提要充滿了廣告和"影響力"。 我們NYT的專欄作家寫道,為了恢復社區意識,一些人正在嘗試更小的網絡。

subsume
verb T ]
   formal
UK 
 
/səbˈsjuːm/
 US 
 
/səbˈsuːm/
to include something or someone as part of a larger group:
Soldiers from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been subsumed into the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force.
All the statistics have been subsumed under the general heading "Facts and Figures".


【藍勾勾世代】

2021年,美國藝術家Danielle Baskin推出一個惡搞網站,聲稱專門為舊金山灣區的住戶,提供「藍勾勾徽章」訂製服務。申購者必須提供自己Twitter、Instagram、TikTok帳號連結,證明自己是網紅或公眾人物,就能訂製實體紋飾(如圖),掛在家門前,讓往來行人知道「內有網紅」。

網站上線後,立刻造成轟動,在Twitter累積四千萬次觸及;而且,她收到495份訂購申請。於是,Baskin不得不在網站底下聲明,這只是一個嘲諷網路文化的行為藝術。

她寫道,「回顧歷史,維多利亞時代房屋上的裝飾性紋章是一種標記,用以展示財富與重要性;我認為,此一概念若仍存在,那將是愚蠢的。然而,今天,你是否需要由第三方進行驗證,才能表明身份地位呢?這起惡作劇由來於此。」

這是一個「藍勾勾世代」,標記尊榮身分的印記,不再是王公貴族,而是Twitter追蹤者人數、YouTube訂閱數、IG粉絲數,以及臉書按讚數。

這些數字堆積人氣,人氣吸引眼球與廣告商,創造一個獨特生態圈,一種社群時代的鎧甲與家徽,一種隱形的新武士階級。

然而,這些數字也像是日本漫畫的「寄生獸」,寄生在宿主身上,讓人具備超能力,也讓人長出獵食名氣的兇猛慾望,數字越大,慾望越大,衍生利益也越大;宿主一不小心,反而可能被自己吞噬。

統神,館長,老高,蔡阿嘎,愛莉莎莎,Joeman,蕾菈,Toyz⋯⋯,這些爆出爭議的網紅,或許只是網路生態的採樣,不見得比普通人更偉大,也不見得更邪惡。

然而,名氣賦予他們影響力,也無限放大他們的話語權,創造一種全知全能的幻覺,直到逾越自己的專業身分、道德邊界與知識限制,終於有了「多麼痛的領悟」。

必須強調,有些網紅相對珍惜自己的名字與話語能力,例如敏迪,例如志祺七七。不過,並非人人能夠控制體內的飢餓寄生獸,不只台灣,歐美亦然。

以丹麥為例,近年爆出網紅預告自殺、讚頌恐怖主義等爭議,丹麥政府因而倡議立法,將追蹤者達一定人數的網紅,視為新聞媒體,必須遵守相關報導倫理與原則,包括事實查核義務,並強制揭露商業利益等等。

美國FTC(類似台灣公平會)、歐盟執委會也分別針對網紅生態圈,發布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指引,希望讓網紅行銷有規範可循。

所以,不要再說「網紅哪有社會責任」了,英文「網紅」一字Influencer,意即有影響力的人,影響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有趣的是,今年起,愛爾蘭一所大學已經設立「網紅學士學位」,課程包括危機管理、公共關係、名人研究、社會心理學以及影音編輯。

台灣幾所大學也裁減新聞系名額,增加諸如社群傳播、圖文傳播、影音新聞(而非廣播電視)等科系。就像新聞記者,原本是個學徒制職業,直到1908年,密蘇里新聞學院成立,終於成為一個學門,一種專業,一整條產業鍊。

或許,我們正見證一個「藍勾勾體制化」的轉折點,無論是否喜歡,歡迎光臨網紅時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