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4日 星期六

soup



".......Soup
源於拉丁文suppare一字,意思是浸泡,指的是「泡在汁液裡,飽吸汁液的」那塊麵包。中世紀歐洲農人以麵包為主食,得澆點湯汁把粗糙的麵包泡軟才嚥得下去。Supper(晚餐)原本的意義同sop,就是泡過湯的麵包,達文西筆下「耶穌最後晚餐」吃的也不外乎這玩意兒。現代歐美政府並且把救濟遊民,提供免費食物的場所叫做「湯廚」(soup kitchen)。

  法國餐廳業的興起,與湯有密切關係。十六世紀法國城市居民有喝補湯的風氣,統稱restaurant(英文寫作restorative)的補湯,喝了可以益氣提神,消除疲勞,增進食慾,很受有錢人歡迎;法國大革命之前,一般人三餐都在家解決,只有酒店和客棧把賣熟食當副業。十八世紀後半,巴黎街頭陸續開了幾家補湯專賣店,提供客戶優雅舒適的進補場地,並搭配比較精緻的餐飲作為招徠,成為現代餐廳(restaurant)的濫觴,由此可知,法式餐廳原來是賣湯起家的。

  現代法國菜重視醬汁,「高湯(bouillon)是醬汁的靈魂和精髓」,所以連帶重視湯頭。古典法國菜的熬湯精神發揮到極致,就是法式清燉肉湯consommé(讀音若「康搜妹」)。這種湯費料又費工,僅煮一個咖啡杯份量的湯,就得用掉一磅肉和大量蔬菜,經過繁複的去雜質和濃縮手續,最後成品必須清澈得像一杯淡茶,比煎中藥還麻煩,滋補的效果當然不在話下。

  西餐除了consommé、高湯和跟湯料一起食用的普通清湯(broth)之外,另有自成一大類的濃湯(pottage),依濃度不同再細分,包括把食材磨碎成泥的糊或漿(purée)、將海鮮打碎再加奶油的海鮮濃湯(bisque)、加白醬(bechamel)燜煮的奶油湯(cream soup)等,甚至燉煮(stew)、粥(porridge)也都歸為濃湯之列,更彰顯了以湯為主食的傳統。" (說 湯 文:張定綺 飲食雜誌 (第20期) 4月號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