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potato, meat-and-potatoes, A baked potato, or jacket potato,



Sounds like a great time, Sir Ian McKellen. (Via The Telegraph)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where thrilled to receive a visit from…
TELEGRAPH.CO.UK
 The English-language Shanghai Daily said the debut was “warmly anticipated,” even though the Philharmonic “has recently been hailed by New York magazine as ‘the most boring major orchestra in America.’ ” But the article went on to say that The New Yorker had found “signs of life” in it.
The first program, on Wednesday, was pure meat and potatoes: Beethoven’s “Coriolan” Overture, Mendelssohn’s “Italian” Symphony and Tchaikovsky’s “Pathétique” Symphony.



Baked potato
A baked potato, or jacket potato, is a potato that has been baked for eating. When well cooked, a baked potato has a fluffy interior and a crisp skin. It may be served with fillings and condiments such as butter, cheese or ham. Wikipedia


meat-and-potatoes 
adjective [before noun] US
more basic or important than other things:
For many unions, the meat-and-potatoes issue is no longer pay increases but job security.


potato 

noun [C or U] plural potatoes
a round vegetable which grows underground and has white flesh with light brown, red or pink skin, or the plant on which these grow:
boiled/roasted/fried potatoes
mashed potato/mashed potatoes
potato was found in the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at the entries listed below.

社会 | 2008.01.07

马铃薯-“隐藏的宝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把马铃薯称为“隐藏的宝贝”。今年,教科文组织将在全世界举行活动,为马铃薯造势。但是,马铃薯在中国人的食谱上仍然地位低下。

马铃薯在中国北方大多称为“土豆”,南 方又称为“洋山芋”、“番薯”。从名字就可以看出,马铃薯自远洋番邦,并非中国传统农作物。史料记载,早在公元1650年马铃薯就已传入中国,仅比欧洲人 知道马铃薯晚几年。不过,与欧洲人不同,马铃薯从来没有进入中国人的主食食谱,大多数中国人一直把马铃薯作为一种蔬菜食用,而且往往是冬季和初春蔬菜淡季 时用来点缀饭桌,青椒炒土豆丝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欧洲,马铃薯高踞于粮食地位。德国人人均每年 吃70公斤,波兰人甚至吃近130公斤。据说,当年德国统一前,普鲁士国王腓德烈二世鼓励全国种植马铃薯,一举解决了全国的吃饭问题。更重要的是,马铃薯 含有的高营养成份大大提升了普鲁士军人体质,推进了以普鲁士为基础的德国统一。直到今天,仍不断有人向位于波茨坦无忧宫一侧的腓德烈二世墓地敬献花束和马 铃薯。
中国马铃薯的产量居世界第一,2006年收获七千万吨,占全球马铃薯产量的20%。由于马铃薯对土质和灌溉的要求不高,适于中国西南山区和北方土质贫瘠地区种植,而且马铃薯单位产量极高,是代替大米和面粉的理想主食。
中国北方、尤其东北食用马铃薯的比例大大高于南 方。但中国的传统观念不把马铃薯算作粮食,似乎马铃薯是在没有大米白面的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另外,中国的马铃薯加工品种太少,容易造成吃厌的感觉。而在欧 洲,无论进餐馆、还是到超市,都有多种马铃薯成品或半成品供选择,有丝状、片状或丸子,油炸、水煮、煎炒都可以。一道马铃薯佳肴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一道马铃薯佳肴
在中国,许多人不知道马铃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一些年轻女性对马铃薯中的碳水化合物畏惧三分,担心吃马铃薯会改变体形。而马铃薯的碳水化合物并不高于传统粮食,只要采用科学方法食用,少食用油炸的马铃薯制品,体内并不会积累脂肪。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中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近40公斤马铃薯。与中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相比,这样的消费量比较低下。但是,世界粮农组织的张忠军认为,“马铃薯年”的活动将带动中国的马铃薯消费,中国人也正在改变口味,中国马铃薯消费量的增长就是证明。



potato was found in the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at the entries listed below.

n., pl. -toes.
  1. A South American plant (Solanum tuberosum) widely cultivated for its starchy edible tubers.
  2. A tuber of this plant.
  3. A sweet potato. See Regional Note at possum.
[Spanish patata, alteration (probably influenced by Quechua papa, white potato) of Taino batata, sweet potato.]
n. - 馬鈴薯
idioms:
  • no small potato 不少錢
  • potato chip 炸薯片
  • potato crisp 炸馬鈴薯片

历史 | 2008.02.03

小小土豆的前世今生

马铃薯(土豆)原产自南美,今天,亚洲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居各大洲之首。全世界的马铃薯年产量超过3亿吨。德国总理默克尔说,马铃薯是典型的德国食品。联合国还将马铃薯定为2008年的年度农作物。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马铃薯的文化史。

马铃薯踏上欧洲大陆,是在16世纪。当 时,西班牙人征服了南美洲,并从那里带回了大量的黄金、热带水果、巧克力,还有马铃薯。但这些靠武力征服的发现者并没有意识到马铃薯的经济和营养价值。德 国波恩大学民俗学家君特-贺什飞德介绍说:“尽管这些征服者也曾看到南美人食用马铃薯,但他们把马铃薯带回欧洲还是作为一种新的植物品种。所以,马铃薯最 初在欧洲是被种植在植物园里观赏,并不供人食用。”
在南美洲,人们早在公元前800年就开始将这种 富含多种维生素的块茎用于果腹了。最早种植马铃薯的年代则更为久远,可以追溯至人类开始纪元前的2500年。在欧洲,很长时间里,人们只是觉得马铃薯的花 很好看。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尼就很喜欢在头发上插几朵红色、白色、紫色的马铃薯花。
普鲁士国王弗利德里希大帝似乎看到了马铃薯的价 值,但他的国民习惯于以谷物作粮食,不愿改变口味。传说,弗利德里希因此命令士兵严格看管一片马铃薯地。有好奇的人忍不住偷偷拿走几块块茎,这时候士兵就 假装没看见。民俗学家贺什飞德说,这只是一个传说:“最初,马铃薯被认为不够高档。只有奢侈品人们才有兴趣尝试,例如茶、咖啡、巧克力,以及香料。”
到了18世纪末,马铃薯逐渐爬上了人们的饭桌。 学者认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是其中的决定因素:人口不断增加,气候状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的主要粮食作物谷物不足以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人们急需一 种新的提供热量的食物。贺什飞德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的雨季持续不断,夏季十分潮湿。土壤含水量大会影响谷物生长,对马铃薯却有益无害。“
于是,19世纪,马铃薯成为贵族饭桌上的新宠。又经过数十年后,终于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烹调时,给马铃薯加上调料,或者磨成粉和面粉搅在一起,做成大丸子煮食。一直到二战后,德国人每年人均吃掉200公斤马铃薯。
到了二战后的经济腾飞时期,德国人的兴趣转移到 肉类、脂肪和糖等食品上。马铃薯受到冷落。到了上世纪70年代,比萨饼、炸土豆条和意大利面成为最受欢迎的菜肴。如今,德国人均每年消耗马铃薯约70公 斤。其中四分之三都被加工成炸土豆条和土豆片儿等大众食品,尽管马铃薯的命名是从最昂贵的植物块茎——松露转化而来的。贺什飞德教授说,“上世纪初,马铃 薯还有很多名字。德语里的马铃薯这个词来源于松露,因为两者都生长在地下,德语还把马铃薯称为“长在地下的梨“,今天这些说法已经消失了。“
但马铃薯并没有消失。近年来,一些传统主义者、耕种绿色作物的农民和美食家纷纷呼吁,维护马铃薯的种类多样性。马铃薯还将继续成为我们的盘中餐。
Guenther Birkenstock
Wikipedia article "Potato".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