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

pontifical:(1)大司祭的;教宗的;主教的。(2)主教禮儀書。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宗座科學院:始於1603年柴西公爵(Federico Cesi)創立之靈傑(林才)學院(Accademia dei Lincei);院士包括伽利略等著名科學家。1847年經教宗碧岳九世(Pius IX)改組為新靈傑學院,並升格為宗座學院(Pontificia Accademia dei Nuovi Lincei);碧岳十一世於1936年改今名,並由教宗聘請世界著名科學家為院士,總名額為70人。我國之楊振寧和張德慈於1997年4月17日首次名列金榜,為我中華兒女爭光。

回到天主教字典




羅馬天主教宗本篤十六世九日任命台灣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德國斯圖加市物理教授馮克里辛兩人為宗座科學院(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

李遠哲是第四位獲任為教廷宗座科學院院士的華人科學家,之前三人分別是已故「世界水稻大王」張德慈,以及一九五七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與李政道。三人也都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遠哲現在不在台灣,但這項榮譽,為他得獎連連的學術生涯再添光彩。

一九三六年出生新竹的李遠哲,專長化學動力學、雷射化學及動態學等物理化學,一九八六年以分子水準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與赫施巴赫及約翰‧波蘭伊共獲諾貝爾化學獎,貢獻在於將交叉分子束方法應用於研究一般化學反應。

李遠哲一九五九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學系,一九六一年獲台灣清華大學理學碩士學位,一九六二年赴美國深造,一九六五年獲得柏克萊加州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李遠哲博士一九七四年受聘為柏克萊大學專任教授,一九八六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一九九四年返回台灣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並從事教育工作。二○○六年,他成為中央研究院榮譽院長和研究院傑出院士。

馮克里辛與李遠哲同獲任命,他是麥克斯普蘭喀固態研究所的物理教授,現年六十四歲,是電子半導體權威。他的研究成果幫助科學家進一步精確研究電子組成體的導體功能,並且有助確立測量電阻最方便的基準。是一九八五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榮獲教宗本篤十六世任命為教廷宗座科學院院士,中研院副院長王惠鈞昨天指出,這是一項崇高的榮譽,很恭喜李遠哲。王惠鈞表示,很多被教廷科學院任命院士者,都得過諾貝爾獎,或有很大的成就,目前四位獲得院士的華人,都是中研院院士,除張德慈沒有得過諾貝爾獎,李遠哲、李政道和楊振寧都有,但張德慈在水稻育種方面很有成就。

【2007/10/11 聯合報】





沒有留言: